第114章 我欲称王,谁人可阻?-《让你造反,你建立长生仙国?》


    第(1/3)页

    第114章        我欲称王,谁人可阻?

    看到自身数据后,夏昊微微点头,心中有些意外。

    除了前几日剩余的气运之力外,这这几日先后击杀旱魃、封雲修,又收获了诸多宝物,也才仅仅增加了60点气运之力。

    这并不算多,甚至可以说很少。

    按理说,财富的增加,应该也是凝聚气运的一种方式。

    但根据他穿越以来的观察试验来看。

    财富的增加,凝聚的气运之力,可谓是少的可怜。

    凝聚气运最快的途径,除了大量的亲自杀人之外。就是去接管更多的城池,统治更多的人口。

    或者说,统治更多的人口,才是凝聚气运的主要因素。

    这种情况,倒也不超乎夏昊的预料。

    毕竟,人类乃万灵之长,先天道体,可能与冥冥中的气运、因果大道有关。

    若是真的存在这两种大道的话。

    “一品凝神境的修炼,果真极为的艰难,想要凝炼出自己的“阴神”,除非有天材地宝,不然只能需要花费时间,来“观想”观想物,吸收天地能量,逐步的进行提升。”

    夏昊意念一动,脑海中出现了一个“观想物”。

    这是他将功法融合提升后,出现的新的“观想物”。

    像是原先的《九鼎诀》,观想物是九只可镇山河的巨大神鼎,以此为观想物,可凝聚“九鼎阴神”。

    《古岳秘典》的观想物,是一座巍峨数万丈的宏伟巨山,以此为观想物,可凝聚“古岳阴神”。

    当然,不同天赋之人,即使观想的是同一观想物,凝聚出来的阴神,也完全不同。

    观想物和观想法,更多的是一种凝炼阴神的方法。

    只有将自身阴神凝炼的更加强大,才能铸造出更强的“渡世宝筏”之根基,多了几分成仙之根基。

    脑海中,一位伟大的帝王身影,头戴通天冠冕,一手持印,那是传国玉玺,一手持剑,那是帝道之剑,身穿至尊龙袍,尽显威严肃穆的气息。脚下,有崇山峻岭,万兆江山,无尽臣民……

    帝王的面庞,正是夏昊自己。

    没错。

    夏昊将功法融合后,凝聚的观想物,正是他自己的模样。

    一位仙国大帝。

    对他来说,九鼎也好,古岳也罢,都不如观想自身让他舒服。

    他的观想物,算是自身的“未来身”,是想象中未来的样子。

    冥冥中,有一种直觉告诉他,如此观想,才符合自身之道。

    他这一生,将只尊己身,相信一世无敌。

    ……

    天池城上空,

    突然有满天乌云浮现,紧接着,便是电闪雷鸣,下起了瓢泼大雨。

    陈书华等人正在处理公务,看到天象变化,突降骤雨,顿时想起夏昊前几日,刚刚告诉他们的事情。

    那一日,夏昊斩杀旱魃后,返回天池城后,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陈书华等人。

    嘱咐他们,传讯金城、北海、月泉等各郡县之地,务必要稳住百姓,合理用水,以待天时变化。

    当时,夏昊也不知晓,在斩杀旱魃这个旱灾之源后,多久才会有雨。

    所以,也没有明确告诉陈书华等人。

    可距离夏昊击杀旱魃之后,不过三日的时间,天象就已然发生变化。

    陈书华淋着大雨,贪婪饥渴的吞着满天雨水。

    像是久旱逢甘霖一般,享受着雨水的浸润。

    望着满城大雨,陈书华感慨道:

    “主公真乃神人也。”

    “以凡人之躯,比肩仙人,斩杀旱魃于北原,拯救天下亿万蒸民于水火,功莫大焉。”

    “传令,立即安排武者,以做“巡雨使”,去查看天山郡九县之地的降雨情况。”

    “谨遵郡守之命。”立即就有郡中文士,应命而去。

    ……

    随着磅礴大雨倾盆而下,整个天池城都变成了欢呼的海洋。

    而一些知道内幕的麾下,如周虞、李星、陈书华等,几乎都不约而同的宣扬着夏昊斩杀旱魃的丰功伟绩。

    本来百姓就对犹如武曲星下凡的夏昊,心存敬畏,报以崇高之意。

    在得知为祸诸州,造成数千万人死亡、流离失所的旱灾之源,被夏昊铲除后,就变得更加加的狂热,几奉为神明。

    ……

    金城,百姓纷纷走上接头,不惧暴雨,欢声笑语响彻全城。

    “天将军以正义之剑斩杀旱魃,拯救万民于危难,真是大大的天生圣人……”

    有幸存下来的的耄耋老者当即就朝着夏昊所在的方向下跪,诚挚的叩首以拜。

    也有文人志士羽扇纶巾,想着从司惊雷口中流传的那四句话:

    “天将军乃武曲星下凡,心中怀有大善,曾说出“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语,

    若无天大的气魄,岂能拥有如此大的志向。依我所见,这天下,合该为天将军所有……”

    又有一位守城的军士,乃是晋军降兵出身,想到了夏昊在亲自训练时,所说的那些激励之语,正在一步步的兑现。

    “如今旱灾已解,天将军必将带领我们,建立那个“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的大同世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