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第二次烧陶尝试-《不科学的原始人》


    第(3/3)页

    虽然烤肉里面都含有一定的盐分,但这么久以来吃的盐,还不如王伟以前在地球的时候一天吃的盐多。

    他的身体又不跟桐树他们一样,适应了这种少盐的生活,所以王伟的力气小,除了本身和大家的差异外,最主要的就是缺盐引起的。

    很快,土坑便按照王伟所需要的大小给刨好了,完了红花告诉王伟,今后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张嘴,自己绝不推脱的。

    火坑刨好了,剩下的就简单了。

    从池子里面挑一些比较黏稠的泥土出来,环绕在火坑的四周,一层一层的码成炉子状。

    这种泥巴砌成的火炉实在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可言,午饭之前便砌好了。

    第一次做这种东西,什么炉内胆,什么隔热层的王伟是一窍不通。

    半米多高的泥炉有三十多厘米宽的内径。

    这个高度恰恰好,只要稍微探下身子,就能够将泥胚放进炉子中去。

    如果不挖火坑的话,炉子至少也得有一米高,到时候下面烧火的坑又大,炉柱又细,想要放泥胚那就比较麻烦了。

    吃午饭前,王伟在炉子里面生了一团火,目的是为了将这个湿泥炉给烘干。

    这个泥炉的炉壁做的比较厚,足足有巴掌那么宽,所以王伟丝毫也不担心,大火会将炉子烧裂。

    于是,在王伟他们吃饭的时候,火焰将泥炉的温度提了上来,泥炉中的水汽被逼了出来,整个炉子水汽蒸腾,看上去格外的唬人。

    吃过午饭,炉子也被烘干了,这个时候,王伟第一次筑造窑炉没有经验的弊端便显现了出来。

    因为没有考虑到隔热的问题,整个窑炉热气逼人,哪怕将炉中的火熄了也无法靠近。

    这样一来,在烧制陶器的时候,不仅会使热量四溢浪费,更会让第一批陶器烧完之后无法立刻更换另一批泥胚来进行烧制。

    王伟将这些问题给记了下来,一边等待着窑炉的冷却,一边思考着下次改进的方法。

    等到炉子的温度可以接近的时候,王伟连忙将山洞中捏好了的泥胚拿了一些出来,挑选了七个没有裂缝看上去完好无损的泥碗泥罐小心的放进了炉子中去。

    等到这些泥罐摆好了之后,他便在炉子下面烧了一团火,开始了第二次的烧陶尝试。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