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最美不过诗经》


    第(1/3)页

    恨意:

    蓦然回首,鸳鸯已白头

    满身风雨的我,还能等到你吗

    ——《郑风·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郑风·风雨》的意境就是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等待,最后终于见到了要等的那个人。他们事先应该约定好了见面的时间地点,其中女子先到一步,还没有到时间,或者快要到时间了,女子有些期待地等待着,心跳也许已经加快。

    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这时候竟然突降暴雨,闪电交加,风也呼啸,豆大的雨点就打在地上,连鸡窝的鸡都惊得咯咯地叫。女子的心随着雨声鸡叫也不安起来。他还会来吗?这么大的雨,他也许就不来了,他最好也别来,这么大的雨,淋坏了怎么办?此时她的心理是矛盾的,既希望他能够冒雨践约,但是又怕淋坏了他。正在矛盾之时,抬眼看见对方满身风雨而来。

    女子脸上笑容的绽放,她心情澎湃,这就是:“风狂雨又骤,天地一片黑暗,鸡儿跟着不停地叫,我的心潮随着起伏,他突然冒雨到来,顿觉喜上眉梢。”

    《风雨》的感染力极强,在这首诗中,借用了外界景物的描述,以反复强调为主,通过“风雨”、“鸡鸣”这两种外界事物加以渲染女子的思绪,反衬出女子的担心与矛盾,加重着苦苦等待之中一个人的孤独与沉闷。

    等待是一件苦差事,容易让等待的人变得焦躁不安,在左顾右盼之中觉得时间过得怎么这么慢。而能不能等到要等的人还是两回事。等到了,对方能够践约,说明他人还不错。要是负约的,大多让人伤心,落下一个坏名声。所以,等待是一件极难做到的事情。

    女子的翘首以盼,如果等不到男子的倾心相约,那边只能是情感的支离破碎。有时,女子的等待是可以耗尽前世今生,而男子的赴约却只是一场碰巧的游戏。当二人最终擦肩而过,等待的女子就算是耗尽一生,也不能等来让她倾心的人。

    其实,等待与约定竟是两回事。

    香港女作家李碧华《胭脂扣》中对守约与负约有淋漓尽致的体现,烟花女子如花与阔少爷十二少以胭脂盒私定终身,谁知却遭到了十二少父母阻拦。绝望之时,两人相约一起吞食鸦片殉情,不巧,如花死了,十二少被救活。成为孤魂野鬼的如花在地下苦等。

    但她没有《风雨》中这位女子幸运,《风雨》中的男子穿越风雨来践约,如花等的十二少在人间活了下去,终于有一天,如花按捺不住等待的心,费尽心思重返人世,遍寻十二少,等到见到他,才知道他真的负约了。她只好将当年定情之物胭脂盒塞还给她,对他说了一句“谢你,我不想再等了”,黯然离去。

    许约容易守约难。

    《庄子·盗跖》中记载着一个誓死守约的故事,流传千年,说的是一个叫尾生的男子认识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两人一见钟情,君子淑女,于是就私订终身,这个与十二少不一样的是,女子家嫌弃尾生家境贫寒,两人就与约定在韩城外的桥梁相会,双双远走高飞。那一个黄昏时分,尾生提前来到桥上等候。不料,六月的天气变化无穷,突然就下起了滂沱大雨。不巧山洪又暴发,大水裹挟泥沙席卷而来,淹没了桥面,尾生不肯离去,抱着一根桥柱死去。

    尾生抱柱而死的故事对于诺言的信守虽然有点迂腐,但古人确实能够一诺千金,满身风雨来践约是习以为常之事,有时候为了诺言他们不惜牺牲掉自己的性命,尾声就是鲜活的例子。

    《风雨》中,那个两千多年前那个穿越风雨践约而来的男人,满身风雨的赶路,只为给自己爱的女子一个交代。因为他知道,等待是多么辛苦。

    席慕蓉有诗句证实:“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这世间有多少等待的故事,迪克牛仔的粗犷歌声中有多少人掉泪,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值得等待。满身风雨的我,还能等到你么?

    痴情男女,心中的相思好像一条苦恼的河,就看是否有耐心等待那个渡河相守的人!而风霜雪雨都只能算是一种考验,考验他是否会不顾一切穿越而来,结果也只有两个:来,或者不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要是来了,那会是怎样的惊喜。

    经年之后,佳期无约

    ——《邶风·终风》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曀(yi),阴云密布有风;虺(hui),雷声。大风刮起疾又暴,见我他却轻浮笑,调戏放浪又嘲笑,想来悲伤又懊恼。大风刮起沙尘暗,可肯顺心来找我,我不去来你不来,我却悠悠把你想。大风刮起卷天地,不见阳光空惆怅,夜半自语不成眠,打个喷嚏知我想。天色阴暗不见光,雷声轰鸣天际响,半夜独语不得眠,愿他悔悟将我怀。

    旧解对此诗的解读分为两类,一是这是“一首颇具性感”的情诗,学者闻一多先生就认为,在《诗经》中以“风”起兴的几首诗中,要数这首《终风》写得最淫了。他以为此诗是在反映女子对于强者之被虐而又乐受的心理。据此说法,也有人将此诗作为研究“性虐狂”和“受虐狂”的材料。二是认为是写一位女子被丈夫玩弄嘲笑后,又惨遭遗弃的诗歌。现在看来仍不排除有这个可能,若将此诗列为“弃妇诗”也不算十分勉强女子被抛弃,于是这女子“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其实,我们现代人时常会有这样的感慨:你当时有意接近我进入我的生活,处处表现得对我那么好那么体贴,我终于由陌生到习惯开始慢慢接受你了,我以为我们的爱情就要放晴了,你却忽然变得遥远冷谈了起来,在我毫无防备的时候就退出我的生活,剩下我比之前一个人的时候还孤单还寂寞。到底,为什么,你当初要对我好呢?

    这首诗里的女子也是在哀叹吧,哀叹男子的忽冷忽热、喜怒不定,以及对她的可有可无,她也似乎明白了,他之前虽有纠缠但并不爱她,要真恨他吧又恨不起来,说不恼他吧怎么可能不恼?其实,很多男人未必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女人都讨厌纠缠不清但并不爱她的男子。并非有人追求有人纠缠了,女人的虚荣心都会很受用,她的第六感能敏锐地嗅出这个男人是不是真的爱她。

    《诗经·郑风》中的《狡童》也写到了一名女子在遭到情人冷落后的苦闷纠结心理。“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她一边埋怨说道:你这个狡猾的小伙儿啊,突然就不理我了,全都是因为你啊,好好地让我吃吃不下、睡睡不着啊。一边又尽情地流露出对“狡童”的相思之情,毕竟他们只是暂时闹个小别扭,并未真正分手。这位恋爱中的小女人,真是爱恨交织,情丝之长,剪不断理还乱啊。她在这头寝食难安地疾呼,那偷走她心的男子又做什么去了?

    可是,《终风》里的女主人公却还没有被偷心的女子幸运,她差不多已遭遗弃,至少已被男子打入“冷宫”。可悲的是,她还未完全醒悟,即便她有点意识到男子并非真爱她,她还是心里有所不甘,还在天天想着他回心转意:一会儿说希望他打喷嚏时,知道是我在想他;一会说希望他正在后悔着,满心地想念我呢。

    元稹曾在《莺莺传》中写过:“始乱之,终弃之。”后世便有了“始乱终弃”一词。仅从抒情比较直白的古诗词来看,在古代社会的女子被遗弃或冷落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因为弃妇诗、闺怨诗乃至抒写遭受冷落的诗词还是挺多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古代并非一夫一妻制,连平民都能有“一妻一妾”之福,更何况是身处贵族阶层、身份显赫的男子呢?他们虽比不得帝王,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但妻妾成群还是比较现实的。加之古代女子的地位又低,在男女爱情婚姻生活极不平等的状况下,受伤害遭遗弃的往往是可怜的女子。否则,在男人占有绝对优势的古代社会,我们怎么看不到只言片语的“弃夫诗”和“男怨诗”?法国著名女作家斯达尔夫人说过:爱情对于男子只是生活中的一段插曲,而对于女人则是生命的全部。虽然这句话我未必全赞同,不过在古代社会一夫多妻制的现实遭际下,的确也有一定的道理,女人还是处于一个弱势的位置。

    李白也有一首《怨情》诗比较有名,传达出同样的心境,一个女子因苦等爱人不至,内心终由希望等到了绝望,由爱而生出了怨恨。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这位美丽的女子,自从与情郎一别之后,时刻期待着与他的重逢。她每天早早地卷起珠帘,长久地坐在窗台前观望与等待,生怕一不留神就错过了与情郎相见。怎奈今日复明日,情郎始终没有半点音信,可时光不待人啊,她早该到了出阁的年龄了吧,所以她内心才无限恐慌着急。一想到这些,她就忍不住泪流满面,心中开始怨恨起来。又能怨谁恨谁呢?恨自己吗?太容易轻信人了,错把一片芳心空付与?恨他吗?走的时候不是已经说好了的,他说是见到了父母就找媒人来提亲的,不是说好了的要生生世世永远在一起?这位佳人转而又开始怨恨,既然你没有打算要回来找我,没有决定要向我提亲,那你当初为什么要对我说那些话呢?又为什么要对我说那么多山盟海誓的承诺?如果,我今生从未遇见你,也许就会安分守己地嫁人了,可是现在你让我怎么办?你至少也托人给我少个口信,让我知道你一切安好啊?唉,为何当初对我好啊,竟成了有始无终的结局。

    遭受爱人冷落和遗弃,古诗中的女子在啜泣中一声声哀叹:嫁个好人真难呀!我真是遇人不淑啊!竟落得个始乱终弃的下场啊!何苦当初非要遇到你,遇到又为何爱我?哀怨诗词里相爱的结局大抵如此,没有圆满,有的是拉长的哀怨。要不,为何偏要说那“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美?要不,为何还唱“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期盼?

    多少人辜负了最好的时光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