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苏轼为众人展示的,自然是区别于煎茶法,在宋代开始流行的“点茶法”。 这套工艺……依然是繁琐得令人眼花缭乱! 备器,将茶具称为“十二先生”。 备茶,精选最好的芽尖,还要经过蒸芽、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烘茶等繁琐工序。 炙茶,将茶饼取适量置入茶焙笼炙烤。 碾茶,用茶碾或茶磨碾细。 罗茶,将茶末用极细的筛子过滤,得到的粉末……竟是似曾相识…… “我去!” “这玩意……我怎么眼熟?” “速溶咖啡的既视感??” “好家伙!” “这苏轼的演员……会不会是故意皮了一下?” “宋代喝茶,真是这样的?” “这东西完全粉末状,再用水一冲……这玩意叫茶吗?雀巢牌的大红袍??” “苏轼牛逼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居然都随身带着?不愧为美食大师,哪怕一生经历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落落,但该讲究的逼格,那是一点都没落下!” “点茶了点茶了!精华来了!” 弹幕嘈杂一阵,很快又安静下来。 因为,苏轼已经开始点茶注水,同时以茶匙或茶筅快速击拂茶盏中的茶汤,使茶末与水交融。 第一汤、第二汤……直到第七汤! 标准的点茶法,需要经过七次注水,才能够做到茶汤白沫经久不散,称为“咬盏”。 宋人点茶的优劣,一看汤色纯白程度,二看咬盏时间。 这其中的细节讲究,99.99%的现代人,根本看不懂,只能是看个热闹。 然而,到这里,还没有完全结束! 苏轼瞥了一眼茶汤,脸上露出微微满意的表情。 然后,开始分茶!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