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尤其是想到刚才《赤伶》的故事,更是令无数人再次心酸,情绪动荡。 又换了一位年轻的男生,续唱道: “惯将喜怒哀乐都融入粉墨,陈词唱穿又如何?” “白骨青灰皆我……” “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位卑未敢忘忧国!” “哪怕无人知我……” 啊! 唱到这里,直播间里的大部分年轻人,爱刷抖音的,已经彻底记起了这段熟悉的旋律! 《赤伶》! 这就是刚才那个被张凡用超一流的演员演绎出来的那个背景故事! 不知怎地,台上这数位青春飞扬年轻人的身影,竟然跟刚才鲜血中火光中簇拥在一起的裴晏之等人,渐渐重合! 时间,已经过去了近百年! 当年的裴晏之早已化作白骨飞灰,最初的青年人也早已不在 人间。 可是,谁说他们不在了? 现在在台上的,就是他们! 谁说华夏戏曲断了传承? 戏曲兴于战乱年代,衰于和平时期。 改变的,只是表达方式,但那些唱词中,那些歌词中,承载的专属于华夏的精神,仿佛从未改变! 汉乐府,角抵戏。 南北朝的歌舞戏。 唐代的参军戏,将歌舞戏从民间引入宫廷。 宋代,将歌舞、说唱、滑稽戏综合起来,形成宋杂剧。 元杂剧,更是开启了华夏戏曲第一个繁盛时期。元曲,常常与唐诗宋词并称。 明朝,出现了戏曲理论史上第一部较系统完善专著——《曲律》。 清朝,京剧、昆曲等戏曲种类,百花齐放,理论越来越完善,形式越来越多样。 它们变了么? 变了,每个时期的名字,似乎都不相同,表现形式也区别很大。 它们变了么? 没变……都是神州大地孕育的产物,都是华夏民间发育的文化形式。 明白了! 亿万观众,霎时间心中雪亮。 张凡! 这是张凡在用无可争议的方式,向之前那个挑事儿的家伙证明,我华夏戏剧,何曾断了传承? 什么是国粹? 那种逆境中不畏强暴,宣扬正气,懂孝道,知廉耻,讲情义,爱国家的华夏文化底蕴,才是真正的国粹! 永远也不会消亡的国粹! 装潢精美的舞台上,悠悠女音,起了一个花腔,唱道: “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