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真相,并不浪漫-《典籍华夏:我的直播对话古今》


    第(3/3)页

    而直播间里也有人开始科普。

    濡须之战!

    这是魏国和吴国之间的濡须之战!

    这场战争先后打过四场,各有胜败。

    其中发生在公元213年的这一场,其中居然还藏了一个“草船借箭”的故事?

    大家很容易就联想到,或许罗贯中正是读到了这一段的历史记载,将其进行无限拔高的艺术加工,最终变成了脍炙人口的“草船借箭”。

    真相,竟然是这!

    弹幕之中,一片唏嘘感慨。

    因为刚才大家看得真切明白,孙权的这次“借箭”,绝非本意。

    虽然事实上他是拖着一条被射成刺猬的小船逃了回去,但那小船上的箭矢数量,满打满算也就能有个一两千支,已经是高估了的。

    再多的话,只怕那艘小船早就沉了!

    所以罗贯中笔下的,在船上扎起草人,每艘船收集数千支利箭,从技术上根本就无法实现。

    就、就这?

    诸葛亮的表情,也是有些古怪。

    他虽然知道濡须之战,却并不知道这场战役里竟然还有这样一段。

    真实的“草船借箭”,并不浪漫华丽,更没有故意让兵士大喊“谢曹丞相的箭”这样高调的装逼。

    相反,孙权当时的处境其实有些冒险,倘若一支冷箭将其射杀……或许整个东吴都因此而分崩离析。

    极目远眺,那艘被射成了刺猬的小船,已经只剩下一个须发皆张的影子。

    而在赤壁大火的烧灼下,画面轻轻扭曲,在不知不觉间,又是换了人间。

    哦?

    苦肉计么?

    莫非也能找到原型?

    诸葛亮眉头一挑,显得饶有兴味。

    他当然知道,六十三岁的黄老将军并没有挨过那样的毒打。

    所以,真有挨打的人么?

    可是这一次,画面重新清晰的时候,却赫然出现了一座城池,城池的建造风格,与诸葛亮理解的形态迥异。

    后世?

    诸葛亮心中微动,连忙仔细观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