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个问题,他有很多答案,在不同的时候拥有不同的解释。 可要说他的那个答案能够从头到尾的支撑他的行动? 显然是没有的。 就好像玄源在求道之时,稳固自己道心的力量,来自于自己真诚的对于大道的向往,对于大道的热爱。 在这股热爱面前,任何的诱惑都无法让玄源动摇。 而在主动投身天地大劫之时,玄源除了对于大道的热爱之外,他的依靠来自于他对于自己力量的自信,来自于他对于天地局势的判断,来自于他敢于放手一搏的勇气…… 至于玄源对于洪荒世界的热爱,对于洪荒世界的维护,有一部分是出于先天神魔的本能,有一部分是出于利益的考虑。 而更多,则是因为玄源想要这样做,认为应该这样做而已。 至于因为自己的战斗而让洪荒世界的环境遭到破坏,玄源自己虽然不想要看见,可还是这样做了。 这又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所以说,玄源在遇到问题之时,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权衡,各种各样的纠结。 而他的权衡、他的纠结无一不是出于他的本心。 可这样看的话,他的本心未免就显得过于松散。 孔子曾经说过:“吾道一以贯之。” 这说明孔子的道,孔子对于事情的判断都会从一个角度出发,一个理论出发。 而玄源是否也是如此? 是的,不然他也走不到现在。 不过他的问题在于,他是这样做的,可却不知道自己一以贯之的核心的所在。 更多的是凭借自己的本能行事。 虽然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一以贯之。 所以,玄源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将自己一直以来的行动依据提炼出来,形成一个理论体系。 就好像孔子的道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的“仁”,是发自乎内而着于外的心理自觉。 而表现在外,则是以“礼”的行事出现。 也就是说他的行动的核心出发点是仁,至于如何达到“仁”的境界,孔子的做法就是克己复礼。 也就是努力克服自身内心的缺陷,让自己的行为都符合“礼”的标准,那距离“仁”也就不远了。 这两者看似没有关联,可是在孔子的理论之中,这二者异常的和谐。 除了孔子之外,古今中外的思想家,都有一个他们自己思想体系的核心所在。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义”。 墨子的思想核心是“兼相爱,交相利”。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法自然”。 …… 在玄源的眼中,这些伟大的思想家们的成就或许各不相同。 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并没有到达比拟他们思想体系能够到达的高度。 也就是说,他们的思想比起他们本身更加伟大,是一种另类的永恒。 当然了,玄源所说的这些思想家,他们的思想体系并非是由他们一人而成,而是经过几代人的推演才达到体系的高度。 并且这些思想体系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不断的吸收其他思想的精华,促进自身的发展。 可以说,他们的思想除了本身的高度之外,还在于他们能够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在各个时代都能够推出符合时代的理论延伸。 …… 如果可以的话,玄源当然也想自己的理论能够像他记忆之中的伟大先贤一样永恒。 可现在,摆在他面前的,并非是考虑未来他的理论的变化,而是如何归纳总结出他一直以来的行动原则。 能够让他一以贯之的理论核心。 这是涉及到另外一个层面的事情。 有些人,会做不会说,有些人会说不会做。 玄源现在的情况就是会做不会说。 想要归纳出一个符合自身大道理论,能够支撑自己行动的核心,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比玄源看清自己要难得太多太多了。 认清自己不过是自己在磨炼道心的路上的一个小关卡罢了。 (ps:在这一章,作者确实自不量力了,思想体系不是我能够轻易玩转的。不说写得多好,后面能否自圆其说我都不敢保证。这一章的写法确实有些冒险,有点写嗨了,不过确实是我看早就定下的一个思路,前文也有一些征兆,可惜一直不好切入。如果下一章无法让大家满意,还望抱歉。)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