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命运之石!-《人皇纪》


    第(2/3)页

    “是!”

    高力士先是一怔,不过很快,眼中就露出雪亮的光芒,连忙应道:

    工部的职权一直在唐皇手中,能调遣工部的人,这表明殿下重新获得了唐皇的重视,甚至将六部之一的工部交给了殿下。

    高力士打心底为李太乙感到高兴。

    “对了,宫中最近有发生什么事吗?”

    李太乙坐在书桌后,一边拿过《春秋》准备阅读,一边开口问道。

    李太乙很少过问宫中的事情,对政治也不太关系,所以这一切,都交给了高力士,若有什么重要消息就回报,若是没有,也少了一些事情染耳。

    “除了最近讨论正盛的突厥议和,确实还有一件事。”

    高力士见李太乙拿了笔,立即躬身于书桌旁,一边磨墨,一边道:

    “早些年,有位司仆少卿,因为制造各种残酷刑具,采取逼供等手段,任意捏造罪状致人死地,大臣、宗室被其枉杀灭族者达数千家,所以被处死了。但所推冤狱迄未平反,所以朝中很多人都希望能复查,给那些被污蔑的人沉冤得雪。起初就连贤相姚大人都谏言了,但陛下也没有允许。”

    “前些日子,二皇子恳请详细复查那名司仆少卿等所推大狱,伸其冤枉。陛下恩准了,并交给了一名新入朝没多久的官员。”

    “重点是,就在今日,那名官员被郑大人弹劾了,听说是因为在推冤狱的案件中玩忽职守,被关进了死牢。太和殿的小黄门说,那位官员似乎是因为刚放一些人,又把他们抓了回去,甚至还多抓了一些人。”

    听闻此话,李太乙的眉头顿时微微一挑。

    这件事,他在前世听说过,但这件事情是为了沉冤得雪,所以对大唐走向来讲没有太大影响,而且李太乙记得,这件事不是在这个时段发生的,并且负责的人并不是什么新入朝的官员,而是一名监察御史。

    很显然,因为李成义在一个月内影响了两件事,世界线已经发生了些微变动。

    而且听高力士所说,这是二皇子恳请推冤狱,后又是郑大人弹劾,联系着李成义有很多幕僚在牢中……,很显然,这件事是二皇子李成义想要借着推冤狱,捞一些人出来,但却没有想到被一个小官给坏了好事,甚至还被抓了一些人进去。

    “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不由得,李太乙摇了摇头,暗暗笑道,没有多说。随即提笔蘸墨,画着什么,很快,一张新的车弩设计图跃然纸上。

    “将这张新图送过去吧!”

    李太乙吹了吹纸上的墨迹,然后递给高力士道。

    “是!”

    高力士应声接过,就要离开的时候,李太乙又拿起桌上的《春秋》,随口问道:

    “对了,今天是哪个右补阙,惹得父皇如此大怒?”

    “呵呵,听公公说,好像是新来的,不懂规矩,什么都不知道,就乱说一通,写了一本万言书。对了,好像,好像是叫王九龄。”

    高力士思考了一下,开口道。

    “嗡!”

    一瞬间,听到这个名字,李太乙浑然陡的一震,猛的抬起头来,脸色都变了。

    王九龄!

    李太乙怎么都没想到,居然是他!

    这个名字他并不陌生,在他的记忆中,王九龄乃大唐有名的文将,文韬武略兼具,即便在这整个时代,也是相当耀眼的存在。

    他在朝廷针砭时势,慷慨激昂,对于大唐,对于中土,乃至整个世界的走势,拥有极其敏锐的洞察。

    他很早就察觉到了草原诸胡对大唐的强大威胁,也预感到了中土的衰落,甚至灭亡的危机,他甚至也一度大声疾呼,积极提倡革旧迎新,改革大唐的各种制度,包括兵制、农制、税制,法制等等。

    在李太乙的记忆中,这个人的很多看法,都和自己如出一辙,并且惊人的准确。

    只可惜,这人的很多提议在当时都没有受到重视。

    在史书上,他的名字也没有留下过太过璀璨的光芒。

    ——在戍边北蕃之时,他被人陷害,在和突厥鏖战之时,被突厥和乌斯藏两面夹击,殁于沙场。

    而在他之后,大唐再没有什么耀眼的人物,国力很快就衰败,十几年后,连翻战败,折损严重,从此,大唐走向了灭亡。

    “殿下?”

    而就在李太乙出神的时候,高力士出声,唤回了李太乙的思绪。

    李太乙眼睛一眨,顿时回过神来,随即神色郑重的对高力士吩咐道:
    第(2/3)页